這星期的故事媽媽課程: 生命價值議題  ~ 談如何對孩子討論 生死 (或死亡)

           剛下課 便看到劉墉新書(愛是一種美麗的疼痛)裡   談論關於分離的痛...心痛的感覺

           我想 一生當中 我們無法避免的就是面對分離的感受

           無論是短暫的分離      甚或永久的分離   

            僅管 你的情感EQ再如何成熟         

            每個人面對分離    還是都要有一定程度的經歷與學習....

            回想 當初先生被外派到上海時  每當他返台休假要回上海時

            送把拔到機場 就是我們母女們最最痛苦的事情

            分離的疼痛 到現在還依稀記得......   索性  跟著移居上海

            但是 換成年邁的父母 承擔離別的疼痛.....  我還是心疼

             所以  離開的人 真的比較不能體會留下來的人的心疼 是真的...

                 對於分離 我們都無可避免....

               所以就讓我們能學習及時表達愛吧        因為

                沒有遺憾  我們就不會那麼難過.了...... 

                                

                              *心痛的感覺*  劉墉

其一     像媽媽在招手

母親過世六年多了,我還總是想起她。

在飛機上吃巧克力冰淇淋,沒注意,在嘴角留下長長一條褐色的痕跡。空中小姐看到了,拿條濕毛巾過來,說要幫我擦擦。

我笑說又不是小孩兒,自己來吧!於是躲進廁所照鏡子擦。擦著擦著,卻覺得鏡子裡的不是自己,是臥病的母親,我在醫院餵她吃她最愛的巧克力冰淇淋。才餵進去,就從她中風不遂的嘴角流出來。只好一邊餵、一邊為她擦。

坐在沙發上看書,太太在廚房和餐廳之間走來走去,我招手,要她過來。看著自己向她招一下又一下的動作,突然覺得自己變成坐在輪椅上的母親。我又試著招了兩下,仍然有那樣的聯想。可是換一隻手招,就不會有感覺了。

原來因為我先前右手拿著書,用左手招。正像是左邊腦溢血的母親,右手不能動,總是以左手招我。怪不得有位老同學說「年紀大了,一照鏡子就想爸爸。」驀然回首,那往日的情懷,何止能被枕頭、被妻子、被雙腿喚起。沒想到,有一天竟然能在自己的身上,看到死去的爸爸、媽媽。

其二     當我遠行的時候

女兒小時候,我最頭痛的就是每次出國離家的「那一刻」。小女娃先掛在我的脖子上,不讓我走。我硬掙脫了,她又會抱著媽媽哭,眼淚汪汪地盯著我的車子駛離。有時候轉過路角,還好像能聽見她的哭聲。

妙的是,有一次她在學校有表演,沒辦法留在家裡送我出門,反而是我站在門前,看她坐上媽媽的車。那天,她雖然還是抱抱我、親親我,說捨不得爹地,卻沒哭,還笑咪咪地跳進車,對我揮揮手,說拜拜。

隔年,我又一次離家,心想,小丫頭已經克服了離愁,應該走得輕鬆些,沒想到她站在晚風裡送我,又哭成了個小淚人。

我終於懂了,小娃娃可以自己離開我,但不能看我離開她。因為她走,主動在她,是她有事,不得不對我說抱歉。而我走,主動不在她, 是我棄她而去,是我對不起她。

……年過半百,我常想起這些情節,和那一次女兒比我先離開家的畫面。猜想當有一天,我死了,一下子穿過隧道,面對神光、面對一堆死去的親友,呈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個目不暇給的「另一個世界」。……可是如果我回頭看,我世間的妻、我的子女,尤其我的女兒,會不會像我離家出國時,在晚風中抱著我的脖子不放,正對著我哭喊:「爸爸不要走!」

可不是嗎?走的那一天,是我要走,是我要離開她。我面對的是另外一個世界,她面對的卻是我的背影。……她沒走,眼前見到的、摸到的,都有我的影子,她要留我,但我負了她,棄她而去……

真正「大去」的那一天,我希望她也有約,於是我躺在床上,看她離開……她對我揮揮手,道聲拜拜。我看著她美麗的背影、飄逸的長髮,一跳一跳地出門,該是多麼完美的道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華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